大提琴交流论坛大提琴教学与交流园地演奏者与发烧友空间 → [讨论][转帖]用演绎证明 作品的“伟大”


  共有1405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讨论][转帖]用演绎证明 作品的“伟大”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1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讨论][转帖]用演绎证明 作品的“伟大”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7/1 18:08:25

贴子已被锁定

 在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中,持“厚古薄今”观点的大有人在。抛开其中盲目崇古的非理性成分,这样的观点其实也并非全无道理。仅是被唱片记录下来的演绎就已经跨越了一个世纪,而那些被时间证明、被舞台检验过的所谓“核心作品”的演绎版本何止千百种?除了大踏步向前的录音技术外,进入新世纪后仍能让我们被惯坏的耳朵所倾心的新录音确实不多,于我而言,已故意大利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莫扎特管弦乐团录制于2011年9月的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无疑是其中之一。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2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7/1 18:19:58

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中的“Great”一词其实应与作品调性相关联、译为“大C大调”,以此与作曲家的《C大调第六交响曲》相区分。但是用“伟大”来形容整部作品的气质确实不为过,没人能够解释这部完成于1828年初、距离舒伯特离开这个世界只有9个月的作品,为何如此昂扬有力、朝气蓬勃。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3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7/1 18:22:34

 对于指挥家阿巴多而言,舒伯特一直是他最偏爱的作曲家之一。1958年,正是凭借对《“未完成”交响曲》的出色演绎,阿巴多获得了在美国坦格伍德举办的库谢维茨基大赛头奖、正式亮相国际乐坛。无论是在高度职业化的伦敦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还是在以年轻音乐家为主要力量的欧洲室内乐团、马勒室内乐团,阿巴多都不曾间断过对舒伯特作品的阐释——或许意大利人对于音乐旋律的敏锐捕捉使其天生便对“歌曲之王”的作品亲近熟稔。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4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7/1 18:28:44

成立于2004年的莫扎特管弦乐团显然是阿巴多生命最后十年间投入心血最多的艺术团体之一(另一个便是举世闻名的琉森节日管弦乐团),也自然是阿巴多实践自己的艺术理念——“相互倾听”的最重要的合作对象。这个诞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的艺术团体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大编制的室内乐团,他们追求的从来不是如机械般冰冷强悍的技巧展现,而是用极其流畅、清新的音响语言奏出在听觉上令人亲近、并能直抵听众内心的动人旋律。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5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7/1 18:33:05

在这版《第九交响曲》中的第一乐章中,圆号独奏的主题温润而内敛,随后双簧管与长笛的反复确如最甜美的歌喉在吟唱,与此同时弦乐声部在底层的烘托几乎很难被意识到,它像是氤氲的水汽,为音乐蒙上一层暖色调的朦胧纱幕,而当大提琴接替木管开始演奏延绵的主题旋律时,那种被我们俗称为“抱团儿”的质感绝没有因凝重而带来半点沉重或是疲沓,音乐始终充满内在动力,迎来蓬勃盎然的第二主题。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6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7/1 18:35:00

在这里,笔者似乎第一次真正的感悟到了“行板”(Andante)的意义,在因保留了全部反复段落而长达十六分半的第一乐章中,节奏如脉搏般稳定,始终保持在一种稳健而舒展的状态,亦丝毫不背离乐谱的指示。舒伯特音乐中最为迷人的便是大小调间的微妙转化,这自然会让作品的情绪色彩富饶丰沛,但却很容易让人“迷失”在琐碎的细节之中,在阿巴多的引领下,无论是悠扬闲适的第二乐章还是灵动谐谑的第三乐章,都在清晰的乐段区分与作品的统一性上做到了完美的平衡。当终曲乐章在一个幅度巨大的渐强中迎来辉煌尾声的时刻,乐团的声音依然没有丝毫的“刺耳”,像是一位来自维也纳的优雅绅士在湛蓝的天空下尽情高歌。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7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7/1 18:37:22

在这一刻,笔者坚信自己听到是一版绝对不同于富特文格勒、卡拉扬、君特·旺德等前辈大师,但却独具意趣、值得所有赞美之词的精湛演绎。就像音乐学家保罗·亨利·朗在《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所说:“这不仅是舒伯特的最后一部交响乐,而且它就像守护在管弦乐最伟大时代神圣区域门口的一座堡垒一样,多么雄伟而真诚!”我想也只有这样的演绎,才能还原作品的不朽、并赋予它新的内涵与生命力,谁又能否认这同样是一种“伟大”呢?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8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7/1 18:42:05

-----------------------------转自MUSIC WEEKLY--------------文:高 建-------------------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