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交流论坛大提琴教学与交流园地演奏者与发烧友空间 → [转帖]颜丁科:就精神的集中力来比较练习效果的差异


  共有2107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转帖]颜丁科:就精神的集中力来比较练习效果的差异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1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转帖]颜丁科:就精神的集中力来比较练习效果的差异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0/21 20:58:34

贴子已被锁定

颜丁科:就精神的集中力来比较练习效果的差异


作者:台湾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前副指挥 颜丁科


(一)

二十多年前,一群热爱音乐与音响的发烧友,我们姑且称其为雅痞吧!包括有「音响学」教授、职业音乐家、「音乐与音响」杂志社、记者、音响代理商、学音乐孩子的家长、以及热爱古典乐的医师们,在课馀或业馀时,常轮流齐聚一堂欣赏古典音乐。

每当有新机种上市前,音响代理商会送来新机种试听,让这一群雅痞们先听为快,在欣赏之馀,这一群雅痞们,边喝着厂商送来的高级洋酒,边聊着。当年(民国六六年四月),马友友首次应邀返国演奏大提琴,这群雅痞们谈论的焦点不外是马友友的批评:

有人说:他出生在音乐家庭所以他比别人有音乐才能。

有人说:他的智力比别人高。

也有人说:他比别人加倍用功。

板桥的柯医师调侃的说:如果演奏中他的头再激烈一点,头就会弹飞出去了。其中有位学音乐孩子的家长说话较中肯的说:他的演奏很灵活。

以上的说法,众说纷纭,乍听之下颇有道理,但是大家都以不同的角度在看事情,而疏忽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他在练习时比别人集中精神。

当年马友友已出现于国际乐坛,进入国际第一流名演奏家行列,是世上最年轻的大提琴演奏家,他第一次应邀与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合作应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那一年我服务于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任副指挥,该场演奏会又请来客席指挥伯乐斯基Voldi Brailowsky负责指挥排演。到了正式演奏前夕练习近尾声期间,是整个乐团上下大家最忙碌时,却只有我一个人閒着,也因此马友友的接待工作很自然地落在我身上。我和他才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得我自然的与马友友有长时间与近距离的接触,加上我们之间的共同专业,他演奏的大提琴与我主修的小提琴同为「提琴族乐器」,不论在演奏技术上,或结构上,发音的原理上,是共通的,我们之间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的凑合,又加上他的父亲马孝骏博士又是一位弦乐器教育家,他从小耳濡目染,加上他努力不懈才有今日的非凡成就,我们的交谈都三句不离本行,却有一股似曾相识的感觉。聊起天来格外亲切,我把他当作讨论的对象,谈论到演奏上种种问题都很熟悉,我们的谈论契合又深入。说它是聊天也好,切磋也罢!对我来说是个学习的好机会!

经过市交的机缘认识,到长期观察他的练习,使我对马友友有更深入的了解。他除了练习时,比别人专注之外,练习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这才是真正最大的差异。

最有效率的练习好方法是大家所期望的

最有效率的练习好方法,是一般学音乐的学生、家长、老师们大家所期盼的。

事实上家长老师都在伤脑筋,如何为孩子寻找一个最有效率的练习方法?

有效率的练习好方法,其关键在于「耳听与精神」的专注。

所谓专注力有从幼儿的短短几分钟到孔夫子可以维持长达三个月的长时间,有显着的个别差异。

音乐的练习重要的不在于时间有多长,而在于对音乐有多专心。

孟子曾强调专心的重要。他小时候念书分心,孟母就以剪断织线来警惕他。他曾任齐国顾问,他对齐宣王,尽心尽力开导,却因他不能专心以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2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0/21 20:58:57

(二)

幼儿的注意力非常短

人的专注力有显着的个别差异,孔子听了韶乐后三个月不知肉味,他的专注力可以持久到三个月的长时间。而幼儿的集中力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幼儿精神专注的换算方式。据笔者恩师长谷川孝一教授的讲法,是幼儿年龄×2 =的专心时间(分)所以三岁幼儿在家练习时间一小节(一次)约以二十分钟为原则。时间拖长,孩子会没有耐性,不会有实质练习效果,要儘早结束。


幼儿如果长时间训练同一乐句的单调反覆练习,刚开始头一、二次还可以,连练五、六次之后,幼儿的心思,就会转移。心想到别的事情。常常只是手指在动而心不在焉,可说是不合理的练习方法。

幼儿有时候看似安静有耐性,但幼儿的耐性不比大人,过了约二十分钟还是很不耐,所以幼儿的练习,应避免拖长时间,不然孩子就会想尽办法逃避下次的练习,比如要上厕所、要洗手、脚酸、擦汗等等借故拖延。即使勉强的练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会有实质效果。

幼儿的练习间,要运用方法,让幼儿先以短时间的多次练习,即少量多餐的方式。在短短的几分钟裡,只能以「集中」精神之后,马上给予「放鬆」做游戏,一张一弛反覆使用维持约二十分钟左右。

幼儿在家的练习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耐性,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调整延长一些时间并增加间隔次数,幼儿如果能集中心力,专心一致,即使只有二十分钟也可以完成老师所交付的功课。

近代老师强调专心的重要

早期一代的老师们脑海中,根本没有「精神集中」的概念,以为练习量是学习音乐进步的决定因素,因此早期的学生做了许多严苛的练习而浪费不少时间。

然而近代的音乐家及老师们,都会强调练习时「专注力」的重要。如小提琴家克莱斯勒kraisler:常说「过多的练习有害的」。萧邦Chopin主张:「音乐的练习不要超过三个小时以上的练习。」那是萧邦基于「因长时间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理由」。提醒他的学生们:不要三个小时以上的练习。

然而专注力时间短对于音乐的练习未必然全都是负面的专注力的时间长也未必全然都是正面的。完全要看如何去运用方法,与如何安排练习顺序。时间长如果不能好好配合安排顺序,拖长时间也不会有好练习效果。请看图表,由图表可以明白看出练习量超越了三个小时,练习效率会低落甚至无效率,一百多年前萧邦就看准了这个关键的三小时,希望他的学生,迴避三小时以上的时间。

由图表中也可以很清楚看出幼儿在刚开始练习的半小时内最有效率的时段中的二十分钟,纵使只有二十分钟如能专心一致专注练习,也可以完成老师所交付的功课。(图表略)

迴避不能专注在音乐的时间

通常对于有兴趣又是自己热爱的「乐曲」都能维持长久热衷,持久的专心。但应予迴避不能专注在音乐的情况;比如疲累时勉强的练习,会浪费时间与精神,遇到这种情况最好要改变一下练习气氛。睡得太少感觉得没有睡饱,注意力会无法集中,学习能力会变差。高度紧张及焦虑,身体上的不适,都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急躁都不会有练习效果。高难度的技术作长时间又单调的反覆练习会使耳朵迟纯,脑筋痲痺反应不敏捷,练习效率自然降低。

任谁都有专注力持久的极限

多半的孩子,每天的练习,先由同一首「乐曲」开始练习,之后再接练「练习曲」,或不论乐曲有多长,全由「乐曲」的开头开始练习。这样的练习方法,会因「乐曲」渐难与学习曲数增多而成为不合理。因多半的人开始练习经一段时间后,头脑会不灵活,无法集中注意力。如果每次练习都以相同顺序练习,练习效率会低落。
曾经学过「奏鸣曲」Sonata-「协奏曲」Concerto等长曲经验的孩子都知道,每次都先从「提示部」开始练习,到了「再现部」的第二主题,与「终曲」都没有办法专心练习,常会有精神不继的情况。换句话说打从「乐曲」的开头到最后都紧绑着精神练习不是「好的练习方法」。最后乐段常无法完成,那是到后面精神无法集中,后面的音乐学不好的证据。如果断然的改变一下练习顺序,把稍好的部分往后再练习,改以新的功课与较难的功课先练习,会是有效率的好方法。

人的耳朵都有慢性不敏症

奥国小提琴家克莱斯勒Kraisler常说:「过多的练习是有害的。」所指的是,人的耳朵有相当程度的宽容度:在16 cent(即大约1/6半音)范围之内的误差都以相同音认知。

特别是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的音准,全由演奏者在演奏中,自由按出音高(音准)。这与如钢琴等键盘乐器不同。如果弦乐器的演奏者按出的「不准音」,在一段长时间内持续的听取同一「不准音」,演奏者的耳朵会毫不疑惑,浑然不觉的失去音准的判别能力,就是「慢性的不敏症」。错把「不准音」当正确音去演奏去认同它。也加深「不准音」的演奏,甚至成为深根蒂固的坏习惯,因此克莱斯勒常说:「过多的练习是有害的」。

注1:cent是音响学上音律的专用名词。
注2:大家所熟悉的平均律是一个八度音内的十二个半音间隔均等的分为十二个半音。
一个半音含有100个cent l cent就是一个半音的百分之一。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3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0/21 20:59:26

(三)

有效率的练习好方法

不仅会用耳朵去听,还要用心去感受,更要注意如何去控制集中力。

练习效果的关键在于耳朵的专注。不只是用耳朵去听还要用心去感受,然而多半的孩子都以为耳听是件容易不过的小事。但是往往在遇到演奏複杂又高难的乐曲时:忙于演奏,不知不觉忘了用耳朵去听琴声。演奏者平时要注意如何去控制精神的集中力,也要养成随时都有耳听的习惯,不然全曲都能演奏,而不去耳听,不去思考,内心不留任何东西的演奏及练习是白费时间的。

精神的集中力,大致可分为瞬间发挥出来的「瞬间专注力」与凡事都要有耐性的「持久毅力」。

前者是演奏之际不可缺的专心。

后者是平时练习不可缺的毅力。

世界有名的乐团与合唱团都在演出的前一天到现场作舞台的预演练习,目的是要了解音乐厅舞台的音响效果,因每个舞台的设计、构造、材质、都不同,反射的音响效果也完全不同。这些问题都在预演练习时,由指挥极其敏锐的听觉来调整与修正,使第二天正式演奏时有最完美的演出。

舞台的预演练习对于马友友来说,除了理解音乐厅的音响效果之外,以其说是练习,不如它是複习来得正确。他要练习的是如何控制瞬间发挥出来的专注力。因此他只作每个乐段开头的部分预演,而不作全曲的练习。
孔子习乐对自己要求:「一连弹了十日也不换别首乐曲。」

李斯特Liszt对学生要求:「要有十次思考,才有一次发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在主张学习音乐不要一味的追求熟练的演奏技巧,而是强调培养音乐美的感受力,与音乐本质的启发。因此马友友在练习时,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在「手指疲劳的训练」,而是短时间的思考作「脑力的练习。」

如同傅聪对于一群记者的追问:曾是这样的回答:「我的双手再平凡不过,音乐要弹得好,靠的是头脑与内心」换句话说:音乐的表现就是靠头脑的思想与内心的感受,双手只不过是工具罢了。

马友友当然很熟练大提琴的各种演奏技巧而在十五岁那年考入哈佛大学音乐系,以年龄过幼不愿远离家庭,才于翌年始往哈佛攻读人类学,世界文化史,包括宗教、哲学思想、文学表现力等素养。他认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不是只演奏技术的训练,用心去理解乐曲才是重要的。」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