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交流论坛大提琴教学与交流园地演奏者与发烧友空间 → [分享][转帖]音乐承载的永恒命题


  共有1601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分享][转帖]音乐承载的永恒命题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1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分享][转帖]音乐承载的永恒命题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3/8 19:17:20

贴子已被锁定

在人类艺术的发展史中,“爱”与“离别”可以看做两个核心的命题,正是在有限生命与无尽情感这对矛盾的驱动下,人们持续继承并创造着艺术,记录下或喜或悲的瞬时感情。艺术作品的传播、展出、再阐释也让这种情感的传递成为可能。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2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3/8 19:19:10

 2月8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指挥家张艺的执棒下带来了新春后的首场乐季音乐会,演出了巴赫、陈其钢与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作品,在三部时间跨幅巨大、气质迥异的作品中,笔者感受到了在音乐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艺术家们是如何表达自我,并与听众“共情”的。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3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3/8 19:24:55

 音乐会的第一部作品是巴赫创作于1720年的《D小调恰空》。“一部作品代言一个体裁”这样的奇迹,除了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这部“恰空”也许最为典型。真正使作品超越体裁、超越时代的,或许正是隐藏在严谨格式之后的深邃乐思。音乐会演出的是日本音乐教育家、指挥家斋藤秀雄编配的版本,在高度保留原作凝练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管弦乐团的音响特性,对作品最核心的特性——变奏做了色彩更为丰沛的处理。尤其在第十六段到第二十四段变奏中,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弦乐声部表现出了上乘的融合性,声部间的过渡非常自然,绵延而厚重,与铜管声部相互支撑,在气质上与德奥作品高度吻合,令人难忘。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4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3/8 19:28:06

本场音乐会最令人期待的,无疑是作曲家陈其钢的作品《乱弹》在北京的首演。乐曲采用了变奏曲这一传统曲式,突破性地将“节奏”置于核心地位,甚至连主题旋律都是由打击乐器组呈现的。尽管作品的标题源自清代的民间戏曲音乐(与“昆曲”相对),但《乱弹》的“戏味儿”并不浓,木鱼、小锣等戏曲乐器鲜明的特性都被有意识地收敛,在音响上与管弦乐团十分协调。整部作品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长中完成了一个幅度巨大的Crescendo(渐强),从灵动、盎然到激越、亢奋,音乐气质却高度统一,没有赘笔,也没有当代作品中常见的“为极致效果而写作”的陋习。也许听众在聆听过程中脑海里会浮现拉威尔、梅西安,甚至是斯特拉文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但那只是技法层面的形似,作品在精神内核上依然属于陈其钢,只是我们往常没有见到的那一面而已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5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3/8 19:30:58

听到这里,联想陈其钢的经历,笔者不禁为艺术家所面临的共同课题而感慨:如何用自己的智识超越个人的苦难?如何平衡理性与感性,使作品真正与听众产生共鸣?也许在回应这样的深刻命题前,陈其钢对于创作者最初的忠告是格外重要的——那就是“真诚”。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6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3/8 19:32:48

至于下半场的作品——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倒无需赘言,国内或许没有指挥家比作为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音乐总监的张艺更熟悉这部杰出的舞剧作品,在笔者看来更为可贵的是,张艺对于如何在音乐会上、以“纯器乐作品”的方式诠释这部作品很有心得。在“少女朱丽叶”乐段中单簧管段落的弹性速度处理,就绝非为舞蹈“伴奏”时的状态;“化妆舞会”乐段弦乐群肆意飞驰的齐奏在彰显乐团技术自信的同时,更突出了这部主打色彩的作品具备的感官冲击力。笔者愈发期待已多次在歌剧院乐池中淬炼锻造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能够在舞剧音乐中做出更多地尝试。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提琴玩家
  7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80 积分:669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3/22 20:19:2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3/8 19:33:08

--------------------转自MUSIC WEEKLY--------------高建-----------------------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